國債近期走勢「國債指數上漲是好是壞」
央行調降LPR,市場融資成本降低,加之國內經濟復蘇步伐放緩,國債具有強勢基礎。但是,目前國內結構性通脹跡象現象,對國債價格產生潛在壓力。綜合作用下,后續國債將高位徘徊。
數據下滑,經濟弱勢恢復
國內主要經濟數據表現疲軟,經濟復蘇步伐放緩。數據顯示,7月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.8%,低于前值0.1個百分點;7月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上升2.7%,低于前值0.4個百分點;6月以來,隨著上海公共衛生問題的緩解,消費數據增速由負轉正,但目前增速較低,且呈下降態勢,說明國內消費仍然疲軟。此外,1—7月,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319812億元,同比上升5.7%,但增速為年內最低值。不過,進出口方面,7月,國內進出口總額、出口總額、進口總額、貿易順差分別為5646.61億元、3329.64億元、2316.97億元、1012.67億元,同比增速分別為11%、18%、2.3%、81.51%,整體表現良好。整體來看,國內經濟分項數據增速放緩,市場風險偏好下降,股市展開回調,而固收資產表現較為強勢。
LPR下調,融資成本降低
4月25日,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25個基點,將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由11.5%下調至11.25%,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由8.5%下調至8.25%。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后,流動性趨于穩定,這主要是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應遞減所致。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,7月,國內M2同比增速為12%,社會融資存量增速為10.7%,相差1.3個百分點,說明充足的流動性進入銀行中但沒有流入市場,M2增速大于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恰好是4月開始的。在這種情況下,繼續向銀行投放流動性的效果有限。針對這種問題,央行8月下調LPR,5年期LPR由4.45%降至4.3%,下調15個基點。與此同時,國常會上指出,6月以來國內經濟呈現復蘇態勢,但復蘇基礎并不牢固,故決定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穩定經濟。整體來看,目前國內經濟復蘇進程較為曲折,近期局地疫情反復對經濟產生一定負面影響,向市場投放流動性是必要的。在這個前提下,國內寬信用格局依然存在,對于國債在內的固收資產的價格起到提振作用。
豬價走高,CPI持續上升
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,截至7月,國內PPI同比增速為4.2%,前值為6.1%。PPI連續9個月下滑,自13.5%的高位回落至今。與此同時,CPI同比增速為2.7%,前值為2.5%,呈持續上升態勢。PPI、CPI此消彼長,直接原因是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回落造成工業品整體價格下行,而CPI權重占比較高的生豬的價格大幅上漲。更深層的原因是,PPI開始向CPI傳導。目前,CPI雖然持續上升,但整體水平尚能接受,國債收益率對通脹的補償作用有限,同時通脹對貨幣政策的抑制作用也不明顯。但是,生豬價格進入上升周期,通脹面臨上升風險,國債價格因而承壓。
后市預測
國內經濟復蘇基礎不牢固、央行繼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,債券等固收資產的強勢格局不會改變。但是,目前國內結構性通脹抬頭,對國債價格產生潛在壓力,其上行空間被壓縮?;谏鲜雠袛?,國債后期將呈高位振蕩走勢,操作上建議觀望為主。(作者單位:新疆果業)
本文源自期貨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