債券是政府,銀行或企業等債務人為籌集資金,按照法定程序發行并向債權人承諾到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。

從債權的概念中,我們可以了解到,關于債權的四個關鍵內容具體如下。

一、債券投資的本質是借款。

二、債權的發行人(政府、企業或銀行)是資金的借入者。

三、債券的投資者是資金的借出者。

四、到期后,發行人還本付息。

為了明確債券雙方的權利與義務,債券在發行時會給投資者一張紙質憑證,也就是說,債券到期后,投資者可以持該紙質債券獲得到期本息資金。盡管市面上的債券種類很多,但是在內容上都包含以下一些基本的要素。

要素一債券面值:債券面值是指債券的票面價值,也是發行人對債券持有人在債券到期后應償還的本金數額,也是發行人向債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計算依據。需要注意的是,債券的面值與債券的實際發行價格可能不一致,發行價格大于面值為溢價發行,發行價格小于面值為折價發行,發行價格等于面值為平價發行。

要素二償還期:償還期指債券上標明的發行人償還債券本金的期限,既債券發行日致到期日之間的時間間隔。

要素三付息期:付息期指債券上標明的發行人向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的時間,不同的債權付息期不同,有的債券為到期一次性支付,有的為一年、半年、或三個月一付。其中,到期一次付息的債券,其利息通常是按單利計算的,而年內分期付息的債券,其利息是按復利計算的,所以,投資者在投資時要注意債券的付息期。

要素四票面利率:票面利率是指債券利息與債券面值的比率,也是債券發行人承諾到期后支付債券持有人利息的計算標準。

要素五發行人名稱:發行人名稱是指債券的債務主體,也為債權人到期追回本金和利息提供依據。

隨著時代的發展,債券投資也走向了新媒體時代,傳統的紙質憑證被電子記錄取代,債券中除了憑證式國債之外,其余的都采用電子記錄,雖然是電子記錄,但是傳統債券的基本要素依然存在。
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權行為,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