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當下債券承銷端的一些建議「債券承銷主要做什么」
【資產界專欄作者】
作者 | 債券球
來源 | 債券球
去年年末至今,從中央到地方,再到具體業務的監管部門,總體政策都呈現了收緊的趨勢,使得當下債券一級同仁們的日子甚是難熬。相較于,只是持倉還能經歷一波債券牛市的二級同仁,一個簡單的“羨慕”大概很難形容一級同仁們復雜、豐富的內心。不過,話雖如此,日子還得過,怎么過?
目前,無論是監管,還是地方政府,亦或其他相關方,是否同意發債主要取決于兩點,即,一方面,盡量確保債券的安全性,不能出現違約;另一方面,符合國家政策方向,不能逆向而行,比如:城投債,不能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;房地產債,作為目前嚴格調控的行業,大多發行人想新增債券、新增債務的難度都非常大。如果能夠把握好這兩點,制定目前的業務方向也許就相對容易很多。
一、公司債
截止目前公司債存量9.28萬億,雖然目前新增發行規模難度很大,但是最起碼借新還舊的口子,無論從政策面,還是實務面,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應該都會敞口。就此來看,公司債依然應當作為大多證券公司債券承銷端的基本盤。因此,業務的核心在于,努力爭取借新還舊的項目資源,當然,與此同時,如果能夠儲備一些增信端的資源,或許在未來公司債市場能夠派上大用場。
二、企業債
企業債一直是筆者心中最具備信仰的品種,截止目前存量大概有2.22萬億,相較于巔峰的3萬多億,規模下滑了不少。然而,企業債依然有自己的規則:
(一)政策導向
筆者以為相關項目如果能夠符合政策方向,比如:停車場專項債,今年政策上沒少引導(比如5月份的《關于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的意見》),在此基礎上,再開展項目,成功率肯定會高很多。
(二)增信
近年來,企業債對增信端的要求比較高,如果能夠找到監管部門認可的擔保方,同樣會極大增加獲批的可能性,也會為最后成功發行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企業債雖然整體審核周期相對較長,但是只要順應規律,熬一熬,落地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。
三、ABS
這一輪政策的收緊,針對ABS的政策,最起碼筆者了解到的不多,究其原因,筆者以為根本在于ABS違約率太低。筆者簡單看了一下,這些年來,出現違約的ABS總共才2只,相較于同期信用債,違約只數、規模和比例都低太多了。
相較于赤裸裸的信用債來說,ABS違約率相對較低、較少的核心原因大概在于其產品設計。一方面,對于ABS類產品,市場上對于基礎資產,不管是收益權、債權,還是不動產,在產品結構的搭建上,都努力實現基礎資產的有效隔離;另一方面,如果基礎資產有效隔離存在一定的瑕疵,也會在增信端設置有效的措施,不管是差補,還是擔保。最終產品使得安全性相對就會完善很多。
此外,ABS當前的審批情況還算是比較不錯的,諸位別被之前一天否了一千多億ABS項目嚇倒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交易所網站,一看便知。
總之,ABS的情況,值得各位同仁付出心血和努力。
四、銷售
曾經,在債券供給量很少的年代,銷售這種角色的存在感很弱。后續,隨著債券供給量逐步增加,銷售的角色開始變得重要起來。當然,現在可以預期的是,將來債券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就是銷售。
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,如果有較強的銷售能力,會為消化存量批文、獲取承攬資源帶來非常積極的作用。同時,隨著國內結構化期限發行的產品逐步增加,比如3 2年,目前轉售的機會也非常多。筆者相信,一方面,承攬的難度未必比銷售難度弱多少,能夠搞定承攬的,銷售應該沒什么搞不定的理由,畢竟套路都差不多;另一方面,相較于承銷,從承攬、承做、立項、內核、銷售、發行和存續期等一長串流程,銷售則要簡潔很多,賣完就結束。因此,有條件的情況下,可以傾注相當一部分時間、精力,開發此類業務。
對于能夠接觸到協會產品、地方債、境外債等產品的機構和同仁們來說,無疑是一件好事情,當然前提是你得有展業資格。
如上,供參考。
#關于我們#
▲資產界是連接人、信息和資產的平臺。
▲我們搭建了免費不良資產、風控催收、司法拍賣、破產并購、ABS、REITs、地產金融、債券市場等微信群,為方便金融人拓展人脈、業務對接。
▲關注公眾號:資產界(ID:npazone),回復【進群】邀你進群
↓點擊鏈接,進入資產界官網查看更多行業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