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債波動下蘊藏怎樣的風險隱患「波動風險」
在歐美央行緊縮加速、長端利率上行的背景下,日債利率面臨上行壓力。日本央行選擇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,通過收益率曲線控制(Yield Curve Control,簡稱YCC,指央行通過購買特定期限的債券,將收益率控制在目標水平)將長端利率錨定在0附近,大幅購債導致目前持有的國債份額已超過50%,創歷史新高。同時,日本與歐美的利差擴大帶來日元大幅貶值。市場開始擔心,日央行是否將繼續維持YCC?一旦利率失控,日央行是否有能力支付龐大債務的利息?日債風險是否會外溢,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沖擊?
日本央行為何做“逆行者”?
與歐美國家面對的高通脹不同,日本在經濟低迷 低通脹 高債務的組合下,提振經濟,擺脫通縮,減輕政府利息支付壓力的需求導致對寬松貨幣政策的依賴度較高。截至2021年,日本政府債務占名義GDP比重高達225%,居全球首位。自新冠疫情以來,日本經濟受到重創后修復緩慢,需要繼續維持寬松刺激經濟。
超寬松貨幣的副作用:日元下跌,央行財務風險增加
今年以來,歐美央行陸續開啟緊縮周期,日債收益率面臨上行壓力,日央行被迫大規模購債,以維持收益率在0.25%以下的目標范圍。當前,持有超過50%的日本國債使得日央行的財務狀況更加脆弱,在利率上升時承擔損失。從日本央行投資組合的整體收益率來看,已從 2019年的0.242% 降至 2021年的0.169%。當市場喪失對央行維持YCC的信心,利率和匯率或將受到進一步沖擊。一旦利率失控債券價格災難性下跌,可能引發經濟崩潰,債務危機風險將傳導至全球,但目前來看日本央行鴿派立場并未動搖。
全球最高政府杠桿率,日債泡沫為何沒有破碎?
日本是政府債券規模占GDP比重最高的國家,225%的政府杠桿率遠高于歐債危機初期希臘的133%。但從持有人結構來看,歐洲各國的國債海外持有占比大多在 20%以上。而日本國債約80%由日本央行和本國金融機構持有,以配置型資金為主,海外持有比例僅為13%。此外,日本央行在YCC計劃下承擔“最后購買者”的角色,以固定價格無限量購買債券,是國債市場實力強大的穩定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