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節課講了五大類金融資產,我們所有的產品都離不開這些底層資產,它們是如何取得收益的,究竟賺的是什么錢?

一、現金類資產

以貨幣為基礎的資產,這類資產代表著市場的無風險利率。無風險利率的大小由“貨幣的時間價值”和“通貨膨脹補償率”組成。

一般,市場的無風險利率選擇一年期國債收益率,2018年以來基本在2%~3%,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貨幣基金也在這個收益水平的原因。

數據來源:wind、好買基金研究中心

關于一年期國債收益率,大家可以登錄中國債券信息網查看(https://yield.chinabond.com.cn/cbweb-mn/yield_main)。

來源:中國債券信息網

二、債券類資產

收益主要來源于三部分:利息收入、資本利得、再投資收益。

1、利息收入,也就是俗稱的“吃票息”。利息收入的高低取決于票面利率。

舉個例子,某債券發行時,約定票面利率3%,每年付息一次,那么利息就是100*3%=3元(注意:在我國,債券面值通常是100元)。

一些風格偏穩健、保守的投資者很喜歡在銀行買國債,他們會選擇買入并持有到期,存續期內獲得債券的利息收入。

2、資本利得。債券面值是固定不變的,但是債券價格會隨市場變化而波動,影響債券價格的決定因素就是同類債券的市場利率。

債券價格=未來能帶來的期望現金流的折現價值,用公式表示就是:

CTt:每期(t)現金流;k:同類債券的收益率

根據公式可以看到,同類債券的收益率上升,貼現后的債券價格下降,反之利率下降,債券價格上升,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說債券價格和利率負相關的原因。

因為市場利率隨時在變動,所以債券價格也在波動,債券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額就是資本利得。投資者可以通過低買高賣獲得這部分收益。但是,普通投資者對這部分收益其實是難以把握的,因為市場利率非常復雜,風險和收益的不確定性較大,所以我們看到債券二級市場玩的基本都是機構投資者。

普通投資者怎么獲得這一收益呢?可以買入債券基金,讓債券基金經理給我們打工。

3、再投資收益

指的是投資債券期間獲得的利息收入,通過再投資獲得的收益。這部分收益通常被大家遺忘,但其實也是債券收益來源的一種。

最后附一張債券基金歷年收益率走勢圖,17年只有兩個年份是負收益,且虧的不多,最多的年份虧3%,剩余年份都是正收益,復合年化6%。

數據來源:wind、好買基金研究中心

三、股票類資產

股票的本質是一種權益憑證,是企業所有權的一部分,這就意味著股票持有人有獲取企業收益分配的權利。同時,這種權利是可以轉讓的,在二級市場流通,所以又具有交易屬性。

相對應的,股票的收益就來源有兩大點:企業內生增長的收益、投資者預期和情緒變化帶來的差價利得。

企業內生增長的收益,又可以分成兩部分,一部分以分紅的形式回報給投資者,也就是股息率,剩下的部分繼續在企業內滾存增長,這部分對應的就是盈利增長率。反應投資者預期和情緒變化的,就是估值變化。

所以,股票的收益來源,最后實質就三點:股息率、盈利增長率、估值變化。

其中,市盈率變化,代表投資者情緒,是主觀的,屬于投機性機會,它是導致股價在短期大幅波動的根本原因。股息率、盈利增長率,反應了企業的業績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基本面”,這是客觀的,屬于投資性機會,長期看股票收益主要取決于這部分。

最后附一張偏股混合型基金歷年收益率走勢圖,17年4個年份是負收益,虧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,虧了將近50%,剩余13個年份平均都是賺錢的,好的年份甚至能翻倍,如果拉長時間看,復合年化15.6%,可見收益是很不錯的。

數據來源:wind、好買基金研究中心

四、另類金融資產

這里主要說下大宗商品。和債券、股票不同,大宗商品沒有未來現金流,其收益來自本身價格的波動。

比如黃金,它的收益來源就是黃金本身價格的上漲,除了自身價格波動外,黃金并不能像公司那樣生產商品、創造價值??梢钥吹?,近10年有4年是下跌的,最多的時候跌27.6%,而漲幅最好的年份也不過30%,近10年復合年化只有2.9%。

數據來源:wind、好買基金研究中心

五、衍生類資產

衍生類資產是在傳統金融類資產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產品,并不擁有該資產,只擁有合約單而已,主要用于投機和對沖。

衍生類資產的價值變化,和基礎資產的價格波動有關,所以它的收益來源,取決于交易者對基礎資產未來價格的預期、判斷的準確度,預期和判斷準確的情況下,行使合約獲得收益。

注意,衍生類資產存在較高的杠桿效應,具有高風險特征。就拿滬銅期貨來說,從1995年到現在的走勢看,波動已經很大。如果算上十幾倍的杠桿,波動會更大。

數據來源:wind

數據區間:1995.04~2021.12

投資的收益來源講完了,投資的風險又有哪些呢?我們下期聊。

本文系好買研習社原創,如需轉載,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來源于“好買研習社”。未經授權,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,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。

免責條款:本文內容為基于公開資料研究完成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應審慎決策、獨立承擔風險。

邊學邊賺,就在好買研習社,更多內容,關注我們@好買研習社
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權行為,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